av直播

科研进展

当前位置: 网站av直播 > 科研进展 > 正文

ES&T┃赵方杰教授团队揭示水稻土中剧毒甲基砷的产生途径和机制

发布时间:2025-11-17 点击次数:

近日,av直播 赵方杰教授团队在《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在线发表了题为“Microbial arsenic methylation and microbial reduction of dimethylarsenate contribute to the production of highly toxic dimethylarsenite in paddy soil”的研究论文,该论文揭示了诱发水稻“直穗病”的终极“元凶”剧毒二甲基三价砷[DMAs(III)]在稻田土壤中的产生途径与机制。

水稻过量积累二甲基砷[DMAs]会诱发水稻“直穗病”,导致水稻严重减产。自然界中DMAs以五价态[DMAs(V)]和三价态[DMAs(III)]存在,其中DMAs(III)极易被氧化。由于样品保存和检测方法的限制,以往研究未能在水稻土和水稻中检测到DMAs(III)。因此,哪种价态的DMAs真正诱发水稻“直穗病”依旧未知。

近年来,本团队建立了针对环境样品中DMAs(III)的保存和检测方法(Chen et al., 2023),发现DMAs(III)在稻田土壤中广泛存在。另外,土壤中产生的DMAs(III)会被水稻吸收并积累。通过水稻水培实验,将水稻分别暴露于DMAs(V)和DMAs(III)中发现,相比于DMAs(V),DMAs(III)对水稻幼苗的毒性更大,且更易诱发水稻“直穗病”。但是,稻田土壤中DMAs(III)的产生途径和机制尚不清楚。

针对上述问题,研究团队采用厌氧微生物纯培养、体外酶活实验、基因敲除和异源表达等方法,揭示了稻田土壤中DMAs(III)的产生途径和机制。研究结果明确了稻田土壤中DMAs(III)通过厌氧微生物介导的砷甲基化和DMAs(V)还原过程产生。砷甲基化过程由砷甲基转移酶所催化,将无机三价砷直接甲基化为DMAs(III)。另外,为探究厌氧微生物体内的DMAs(V)还原机制,本研究敲除了菌株Enterobactersp.CZ-1(具有DMAs(V)还原能力)体内的谷胱甘肽(GSH)和半胱氨酸(Cys)合成酶基因,阻断了GSH和Cys的合成,进而抑制了DMAs(V)的还原。另外,将上述GSH和Cys合成酶基因异源表达于大肠杆菌后,可增强大肠杆菌对DMAs(V)的还原能力。该结果指示GSH和Cys在菌株CZ-1体内的DMAs(V)还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图1)。该研究不仅拓宽了我们对稻田土壤中砷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认知,也为防控水稻“直穗病”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新思路。

1. 稻田土壤中DMAs(III)的产生途径和机制,及其更易诱发水稻“直穗病”

av直播 博士研究生余钰为论文第一作者,陈川副教授为通讯作者,赵方杰教授为本研究提供了关键指导,黄科副教授、王珮同副教授和在读硕士研究生薛莉也参与了本研究,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中央高校项目的资助。

文章链接://pubs.acs.org/doi/abs/10.1021/acs.est.5c13331

参考文献:

Chen, C.; Yu, Y.; Wang, Y. J.; Gao, A. X.; Yang, B. Y.; Tang, Z.; Zhao, F. J., Reduction of dimethylarsenate to highly toxic dimethylarsenite in paddy soil and rice plants.Environ. Sci. Technol.2023,57, 822-830.

Copyright © 版权所有 av直播-av直播app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地址:江苏省南京江北新区滨江大道666号 邮编:211800 电话:025-84395210

苏ICP备11055736号-3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