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av直播
沈其荣院士团队在《Cell Reports》杂志上发表题为“Fusaric acid detoxification mediates interspecies interactions for sustainable Fusarium wilt disease management”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揭示了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NJAU4742)通过脱毒镰刀菌毒素镰刀菌酸(Fusaric acid, FSA),从而构建根际生态互作网络并有效防控镰刀菌枯萎病的重要机制。

生防真菌通常通过寄生、拮抗或竞争等机制抑制病原菌,但这些传统策略多聚焦于“压制”病原菌本身,而忽视了病原菌毒素在病害发生中的关键作用。
研究团队发现,FSA是串珠镰刀菌在侵染玉米时分泌的重要毒素,会显著抑制玉米生长并破坏根际微生态平衡。而哈茨木霉中的水杨酸羟化酶基因(Thshy1)能够催化FSA生成低毒性代谢产物10OH-FSA。木霉与串珠镰刀菌的共培养实验发现高效脱毒的Thshy1过表达菌株可通过减少FSA对自身的抑制作用,从而增强其对串珠镰刀菌的拮抗能力。盆栽实验则进一步证实了FSA脱毒机制介导的木霉与串珠镰刀菌种间互作可用于防控玉米镰刀菌病害。
田间试验表明,哈茨木霉介导的FSA脱毒过程不仅削弱了串珠镰刀菌的毒性,还促进了其他具有FSA脱毒能力的根际微生物(如Albifimbria)的富集,从而在生态层面上增强了病害防控效应(图1)。

图1 哈茨木霉通过脱毒镰刀菌酸实现镰刀菌病害防控
本研究揭示了真菌生防菌通过“解毒”病原毒素实现抗病的生态学新模式,研究成果不仅为减少真菌毒素污染、构建可持续的病害防控体系提供了理论基础,也为通过根际微生态调控提升作物健康开辟了新思路。av直播
博士生曹林桦为论文的第一作者,沈其荣院士和刘东阳教授为论文的通讯作者。此外,本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青年基金及国家资助博士后研究人员计划的资助。
全文链接://doi.org/10.1016/j.celrep.2025.116531